各單位:
目前,许多非法分子通過承諾高額回報、虛假宣傳造勢等方式,利用投資理財項目、網貸平台、“消費返利”網站等中介手段進行非法集資,損害公衆利益,造成公衆損失。根據我國相關执法法規規定,非法集資不受执法保護,參與非法集資風險自擔。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执法若幹問題的解釋》(法釋【2010】18號),非法集資是指違反國家金融治理执法規定,向社會公衆(包罗單位和個人)吸收資金的行爲。具體特征表現爲:一是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准或者借用正当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二是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三是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四是向社會公衆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
爲了提高廣大師生員工的警惕性,防患于未然,提高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源頭上防範化解非法集資風險,切實維護我校師生員工的利益,請各單位認真組織學習《防範和處理非法集資宣傳教育事情重點問題解讀》(見附件),深入了解非法集資的界定標准、社會危害、常見手段以及當前高發領域非法集資特點,充实利用宣傳欄、微信圈、QQ群等進行深入宣傳教育,確保師生員工全面知曉,充实了解非法集資的危害性,形成人人防範、人人抵制、人人遠離非法集資的濃厚氛圍和校園生態。
?
?
??????????????????????????????????????????????????????????????? 党委宣传部
??????????????????????????????????????????????????????????????2019年5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