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東林
  • 電子郵件
  • 領導信箱
  • 校園電話
  • 校園地圖
  • English
首頁

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 > 學術動態 > 正文

第一屆成棟生態講壇

日期:2024-07-05 點擊數:

報告題目:Soil pH, N transformations and N2O emissions

主講人:胡水金教授,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

時間:20247714:00 - 14:30

地點:東北林業大學動保樓331


胡水金,佐治亚大学生态学博士,美国国家自然基金會(加州大学)杰出博士后,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终身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特聘教授。美国植病学会杰出青年科学家奖的首位获得者,曾获中国国家自然基金會知名专家(B类:浙江大学),並任美国生态学会亚洲分会主席。美国生态学会会士(ESA Fellow)和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恒久研究植物-土壤微生物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情况变化的响应,在微生物调控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结果。发表SCI论文近两百篇,其中三十多篇在Nature, Science, PNAS,Science Advances, 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Ecology Letters,和Global Change Biology等顶尖刊物上。

報告題目:碳中和生物及其生态学意义

主講人:周啓星教授,南開大學

時間:20247714:30 - 15:00

地點:東北林業大學動保樓331

穿着西装笔直的男子描述已自动生成

周啓星,南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二级教授、博导,南开大学碳中和交织科学中心主任,情况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前任院长(2005—2017年)。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先后为情况科学与工程,生态学),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先后为地学与资源情况学部,情况学部)。曾先后任中国科学院陆地生态历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情况污染历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建设)。中国农业生态情况掩护协会照料、副理事长(曾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中国情况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水、空气和土壤掩护协会学术总监(International Water,Air & Soil Conservation Society,Director Academic)。担任《生态毒理学报》《农业情况科学学报》《情况工程技术学报》副主编,Geology,Ecology & Landscapes(Taylor & Francis)主编,以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和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等国际SCI期刊编委。主要从事生态地球化学、情况修复、生态毒理以及情况基准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事情。在海内外重要學術期刊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收录350余篇,主编/配合主编著作或教材18部。连续7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以第1完成人获天津市自然科学特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和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钱学森金奖等奖项20余项。

報告題目:牦牛驯化和情况适应性

主講人:劉建全教授,蘭州大學

時間:20247715:00 - 15:30

地點:東北林業大學動保樓331

IMG_20180802_103918

劉建全,兰州大学,教授。恒久从事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资助,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1)、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 3/5)、教育部十大科技进展(1/1, 2012)、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3, 1/5),美国植物学会终生会士(2021)、国际生物地理学学会首届会士5个评委之一(2022)等若干小我私家荣誉和科技奖励,是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Plant Ecology and Diversity,Molecular Ecology等雜志的副主編或咨詢編委,以通訊聯系人(含並列)在Nature Genetics,Science Advance, Science, 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Molecular Ecology,New Phytologist等雜志發表論文200余篇,被引2萬余次,長期爲高被引作者。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资助,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01)、中国青年科技奖(2007)、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 3/5)、教育部十大科技进展(1/1, 2012)、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3, 1/5),美国植物学会终生会士(2021)、国际生物地理学学会首届会士5个评委之一(2022)等若干小我私家荣誉和科技奖励,是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Plant Ecology and Diversity,Molecular Ecology等雜志的副主編或咨詢編委,以通訊聯系人(含並列)在Nature Genetics,Science Advance, Science, 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Nature Plants,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Molecular Ecology,New Phytologist等雜志發表論文200余篇,被引2萬余次,長期爲高被引作者。

劉建全重點以青藏高原以及鄰近地區的植物和動物爲對象,在長期堅持在高海拔及鄰近艱苦地區進行科學考察、收集和生存種質資源(包罗種子、DNA和標本等)等堅實的野外基礎上,研究生態適應和物種多樣化形成等相關的進化過程與機制。主要學術貢獻包罗:(1)揭示了地質與氣候變化對青藏高原植物時空漫衍花样的影響;(2)闡明了青藏高原生物表型進化複雜性的分子機制;(3)建设了同倍性雜交物種形成的分子遺傳學簡潔模型,開發了鑒定雜交物種形成關鍵基因的新要领,揭示了多個同倍性雜交譜系(物種)新表型和生殖隔離機制形成的遺傳基礎;(4)開發了完整提取一個譜系祖先染色體及其組成核型和古基因組的新要领,進而建设了利用祖先染色體演化建设類群之間進化關系的新要领,並用于多個類群系統發育或進化關系的研究。

報告題目:中国全部门碳收支核算

主講人:袁文平教授,北京大學

時間:20247715:45 - 16:15

地點:東北林業大學動保樓331

男人微笑的看着前面描述已自动生成

袁文平,北京大學碳中和研究院和都市與環境學院博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019年起入選愛思維爾中國高被引學者。主要從事陸地生態系統溫室氣體源彙過程和模型模擬研究,持續改進和發展陸地生態系統過程模型(IBIS模型)。該模型自2019年起參加“全球碳計劃”,每年核算全球陸地碳收支。同時,自主發展了利用遙感數據估算植被生産力的EC-LUE模型,該模型是國際上少有的綜合了大氣CO2濃度、水分脅迫和輻射組分等多因素影響的植被生産力模型,基于該模型生産了1982年以來的全球植被生産力産品。

報告題目:谈生态学监测数据价值

主講人:周國逸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時間:20247716:15 - 16:45

地點:東北林業大學動保樓331

穿着西装笔直的男子描述已自动生成

周國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從事生態系統和生態水文研究40多年,專注于森林生態系統水碳耦合過程,致力于森林恢複(森林生態系統固碳)與水資源協調需求所涉及的機制研究。在成熟森林生態系統固碳、氣候與地表覆蓋對産水量影響機制等方面做出原創性貢獻,闡明了珠江流域上遊幹旱、下遊洪澇的發生機理。發表SCI論文270多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訊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子刊、NSR、PNAS上8篇;中文論文150多篇,專著4部;論文總他引35000多次。以排名第一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入選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