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尤其是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對外國語語言文學學科和專業産生了極大的沖擊,使其陷入了招生和就業的雙重困境,甚至可以绝不誇張地說,到了危機四伏的田地,這種困境既是學科和專業發展到一定曆史階段的內在規律使然,也是中國經濟社會、乃至世界經濟形勢的外部因素所致。如何擺脫英語類專業發展的現實困境是擺在學界的一個重大命題。在新技術革命日新月異的配景下,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和專業若想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出路,就必須站在更大的花样上,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充实發揮各個高校的學科特色與優勢,著力培養分類卓越的數字外語類專業人才。作爲人才培養的關鍵,教師必須不斷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持續提升科技人文能力和素養。
主題:人工智能時代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和專業何去何從?
時間:2024年12月6日14:00
地點:文博樓1210
专家简介:彭青龙,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英文期刊New Techno-humanities和《比力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创刊主编,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语学科第七、八届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理工院校组组长,中外洋国文学学会比力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会会长等,担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十余项。主要研究澳大利亚文学、比力文学、英语教育教學和科技人文等,在《外国文学评论》《外语教学与研究》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等中英期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出书专著《百年澳大利亚文学批评史》等五部,译著《杰克·迈格斯》《黄狗》两部,译文四篇,总主编或者主编教材38部(册)。教学结果荣获国家级教学结果二等奖,科研结果两次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學研究(人文社科)优秀结果二等奖等省部级奖项十多项。
